Member-only story

什麼是 UX? 為什麼 UX 的定義是一直存在的問題?

Shimei Lee
7 min readJun 28, 2022

--

「什麼是 UX?」,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是因為首次聽到它時產生的疑問,但也可能是在作 UX 相關工作的人會重新探索的問題。為什麼呢?

UX 是 user experience 的縮寫,望文生義也看的出來 UX 指的是產品(或服務)使用者的經驗,但為什麼它會被提出來討論再討論?我想可能是因為光字面的意思好像包含了一個很大的範圍,因為在當個體在形成為「使用者」的狀態時就有會有許多因素可以討論,而要了解個體的「經驗」也可以從很多面向可以討論的主題,所以 UX 很簡單的詞彙,卻聽來有點模糊。再加上產品(或服務)又是千萬種,每個 UX 相關工作者可能會專注的方向或產業也不同,這讓討論 UX 設計的人也沒一個絶對的範疇。

UX 設計對於我來說就是在設計流程中強調:產品(或服務)的設計能以使用者(人)為中心,來創造或改善個體在轉換成某一產品(或服務)使用者的使用經驗。它不是新思維,只是 UX 這個詞不是早早就在數位科技領域就出現的,但它是一直存在的思維。像是小的時候我們就聽說古代的孔子「因材施教」,如果說孔子是設計師,他的「產品 — 知識」就是以「使用者—學生」為中心,在了解學生的「特質 — 材」,來設計教學方法及教材,讓學生的學習經驗可以符合他/她的需求及狀態(如:求知的需求、學習的能力、學習成果的期待等),孔子「因材施教」的也是 UX 的實踐。

想起我以前上互動設計的課程裡,因為老師具建築設計背景的學者,他帶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角度看 UX 設計的歷史背景。他並沒有以 Don Norman 在 90 年代提出 user experience 一詞作為 UX 設計歷史的起點,我記得我看到的是一張早期工廠作業人員在生產線上操作大型機械的黑白照片,我的老師用老照片帶出人與機械(機械也就是人類創造出的工具 — 產品)的早期關係。確實如果去了解為什麼 UX 這樣的觀念在資訊科技產業被重視,應該看看更早期的歷史,會更能明白為何這樣的思維在現代數科技發展裡更形重要。

我看到在 The User Experience Team of One: A Research and Design Survival Guide (Buley, 2013)這本書裡對 UX 形成的背景也追溯到工業革命。18 世紀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人類開始有能力設計動力機器,社會由手工勞動生產模進入更大規模的機器生產。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的機械設計的理念是重視的是生產的效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美國的機械工程師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和福特汽車的創辦人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他們都是強調如何把作業流程作有效率的管理,工廠作業人員的角色如同一個螺絲釘,僅是大型機械生產的一部分,以滿足管理效率與生產量極大化,所我們看到那個年代的照片,機械設計較少以工廠作業人員(使用者)的身心需求作出發。

20 世紀前葉由於經歷了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航空科技發展迅速,航空醫學研究出現,航空器的設計必需重視機組及飛行員(使用者)的身體狀態才能安全完成行任務,人體因素或和人體工程成為設計流程中重要的一環。到了 20 世紀中葉,日本豐田汽車的設計理念重視以人為本,設計管理裡不僅是重視工業生產的效力,並將工廠作業人員(使用者)視為生產流程裡的「貢獻者」,使用者的經驗成為改善產品設計的一個環節。同時,工業設計師 Henry Dreyfuss 也出版了 Design for…

--

--

Shimei Lee
Shimei Lee

Written by Shimei Lee

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畢業 (經驗設計領域) ,曾從事網站設計及數學媒體設計教學,目前定居蘇格蘭,專注於 UX、UI、QA 及產品設計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