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如何設計「篩選問卷」才能幫你海選出合適的受試者呢?
Feb 25, 2021
「受試者篩選問卷 (Participant screeners)」的設計可說是 UX 研究裡三大關鍵之一 (Sherwin, 2019)。它可以幫助你找到合適的受試者(或是排除不合適的受試者),有了可以代表產品使用者的受試者,你的研究結果才能具有可信度。但要如何設計篩選問卷才能幫你海選出合適的受試者呢? 如果你直接把研究的主題或須要的受試對象清楚定義在篩選問卷裡,這可能會讓一心想穫得問卷報酬但不適合的人用不誠實的方式回答你的問題,以獲得 UX 測試的機會 (Whitenton, 2019)。
例如:篩選問題為「你目前是否使用數位平台學習英語?」,這讓人很容易明白研究者在找學習英語的數位平台使用者,這樣的題目就很難過濾掉不符合條件卻又想冒充的人。特別在無監控遠端測試 (remote unmoderated usability testing/asynchronous remote usability tests, aRUT) 環境裡,一但通過篩選問卷,受試者會直接進入研究測試。如果不合適的人通過篩選問卷完作測試,那你得到的研究回饋可能無法反應真正使用族群的產品使用經驗,更會增加後續研究的成本。所以篩選問卷倒底要如何設計題目才能有效的幫助你找到合適的受試者,這裡提供你一些小技巧。
- 以產品人物誌 (Persona) 的行為和態度作為篩選依據,避免僅以人口統計資料來設定篩選依據
在探討使用性設計問題時,往往使用者對產品使用的動機、行為、經驗和態度等,是幫助你發掘設計問題的關鍵因素,而非人口統計資料(如:性別、種族、年齡、居住城市)。例如:你要研究如何改善網站商店的付款流程,用受試者的性別來篩選受試者,但不同性別的使用者在執行付款的操作過程很可能沒有差異性,這樣你的研究可能沒有辦法得到有意義的結果。但如果的篩選機制幫你找到上有不同網路消費經驗的人,你可能可以藉由使用性測試的過程中看到不同網路消費經驗的人對你的設計是如何期待和反應。
當然,依據你的研究目的,有時加入人口資料作為篩選條件是必要的。例如:研究主題為改善父母網路使用管理系統功能,人口統計資料中「有小孩子的成年人」及「小孩的年齡範圍」就是必要的篩選條件了,再來你可以設計篩選問題,如:「你使用下列那些工具來管理小孩的網路使用?」(答案選項:Norton Family Parent Control、Google Family Link 、其它),來找尋具有符合你使用者族群人物誌的行為或需求。目前 UX 招募受試者的資料庫多有提供研究參與者的基本人口統計資料,你可以依必要的人口統計條件圏選受試者,再依據產品人物誌的觀點、動機、行為等設計篩選問題,來幫助你找到合適的使用性測試的受試者。 - 增加不誠實作答受試者的過濾機制
在招募過程裡,最常遇的問題之一就是受試者為獲得報酬而虛報自已的經驗,導致測試結果無法得到有價值的意見回饋,或是造成重新招募研究的時間及人力作業成本增加。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你可以用幾個方法過濾不誠實作答的受試者。
(1) 用開放式問題或複選題了解受試者經驗…